- 【2024-12-27】發揮知識產權制度作用助力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知識產權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技術要素、新型的知識要素、數據要素等在各類生產活動中的作用愈發凸顯。讓與智力成果相關的要素資源在市場上有序流動,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才能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不斷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斷推進的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工作和不斷提升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正在助力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讓知識產權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充分流轉、有效轉化、競相綻放。
完善保護制度創新主體受益
“自主科技創新成果需要高質量的知識產權保護。”
“注重專利布局,更要促進專利的運用,對于高科技領域的民營企業而言,這是關乎生存與發展的頭等大事。”
“拜耳真切感受到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也逐步加大了在華投資力度。目前,中國已成為拜耳全球知識產權布局的第一梯隊和全球第二大單一市場。”
來自不同創新主體的聲音,匯聚成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聲場”。2023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2.04分,這一數字比2012年我國首次調查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的63.69分高出18.35分。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不斷提升,正是源于我國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知識產權,懲處各種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建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基礎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可或缺。近年來,面對市場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國商標法、專利法先后完成第四次修改,為知識產權保護筑牢法治根基。尤其是在專利法第四次修改中,建立了國際上最高標準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和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專利權期限補償制度等等,隨著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完成全面落實到位,從制度層面實現知識產權“嚴保護”。
2022年,北京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發現,多家小型超市涉嫌對其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隨后分批向法院提起多起訴訟。不久后,該公司又將大部分案件撤訴。原來,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介入,促成和解達成,將13件商標侵權糾紛化解在開庭前。這是我國多元化解知識產權糾紛的一個實例。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知識產權系統指導管理的調解組織達2088家,各級調解組織累計受理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案件9.4萬件。不僅如此,行政保護、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組成的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正為知識產權在市場上有序流動全方位護航。
知識產權保護既難在一個“快”字,也貴在一個“快”字。在全國建立知識產權侵權快速反應機構,布局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讓經營主體真切地感受到“快保護”的便捷高效。截至目前,全國在建和已建成運行的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數量達到76家和48家,分布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備案的各類創新主體超19.3萬家。今年前三季度,已運行的保護中心和快維中心共受理知識產權保護維權案件9.8萬件,平均處理周期在2周以內,為各類企業提供了低成本的維權渠道。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授權9.2萬件,同比增長5.3%;商標注冊12.1萬件,同比增長13.1%。這些數據充分體現了外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認可。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堅決打擊專利惡意無效和商標惡意注冊、“撤三”等行為,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侵權案件依法加快辦理,相繼妥善處理涉及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泰國、丹麥等國家相關企業的多起知識產權糾紛。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地召開的多場外資企業知識產權座談會上,眾多外企代表紛紛表示,中國快速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促進了企業的創新發展,堅定了他們在華加大投資的信心。2023年外資企業對華知識產權保護的滿意度達到80.55分,比前一年提高了1.44分,實施“同保護”,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讓外企來華投資吃下“定心丸”,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
強化轉化運用要素高效流轉
知識產權,在轉化運用中實現價值。為提升我國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率,近年來,我國設立知識產權交易機構和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制度等,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突破15萬億元;2023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首次超過50%,達到51.3%;我國企業用于自主品牌產品的發明專利產業化平均收益,是用于代加工產品的發明專利產業化平均收益的兩倍多,專利與品牌綜合運用效益更加突出。
知識產權制度是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它使知識產權在市場環境下實現轉移轉化,產生效益,推動發展,實現創新投入與回報的良性循環。優化知識產權轉化效率,推動知識產權與各類生產要素深度融合,充分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暢通流動,是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工作的核心,也是建設高標準市場的應有之義。
202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其中明確提出,“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市場體系”。專項行動開展一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快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對全國270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34.9萬件存量專利完成盤點和價值分析,形成可轉化的專利資源庫,摸清了知識產權市場“貨物”存量;持續推動建設重點產業“專利池”,強化產業鏈知識產權資源整合和戰略協同,建設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大力發展專利密集型產業,指導科技型中小企業運用專利技術實現創新發展……一系列政策的實施,都在著力描繪知識產權市場體系輪廓,激發知識產權資源流動意愿。
在此基礎之上,我國專利運用次數上升趨勢明顯。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超過3.8萬次,同比增長24.1%;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總額達7922.3億元,同比增長60%;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3072億元,同比增長7.2%,均創歷史新高。可以看到,一些“沉睡”的知識產權被充分“喚醒”,在市場上流轉起來。
提升服務效能營商環境優化
營商環境的優劣水平決定了生產要素資源的集聚與流向。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擴大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滿足經營主體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是發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內在要求。
從進行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到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再到實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快速提升,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助力,成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
無論在全國哪里,都能享受到同等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我國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動公共服務供需精準匹配、資源高效對接,取得明顯成效。到目前,國家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達到474家,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超過50%。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創新主體能夠就近享受到便利便捷的公共服務。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了《關于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意見》,推動全國層面知識產權政務服務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各級各類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面向企業和區域特色產業開展各類知識產權服務超300萬次,包括知識產權咨詢檢索、導航分析、風險預警、維權援助、轉化運用和品牌建設等,有力保障各地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等方面的服務需求。
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一環。發揮好知識產權的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將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提供不竭動力。(記者 楊柳)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