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民營企業亟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4月18日舉辦首屆中國企業知識產權信用峰會,最高法和最高檢在會上透露,我國知識產權案件年均增長超過21%,其中刑事案件翻倍增長。創新型企業重研發、輕保密現象比較普遍,構建知識產權信用體系迫在眉睫。
我國是知識產權大國,專利商標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時,我國也是知識產權糾紛大國,惡意搶注商標、非正常專利申請、惡意訴訟投訴、銷售制造假冒偽劣產品、市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等行為屢見不鮮。
最高法知識產權審判庭副庭長林廣海在峰會上透露了一組數據:“2018年以來,人民法院年均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39964件,年均增長達到21.35%。一些案件的意義垂范久遠,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針對63件系列虛假訴訟,合計予以罰款6300萬元,這是近年來針對虛假訴訟的最大罰單。”
最高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副主任宋建立則表示,2020年,知識產權案件中,一審刑事案件在1萬件左右,比2019年多出一倍。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翻倍增加值得高度關注。其中,以制造業為主的創新型企業,商業秘密被侵犯的風險率增高。相關案件涉案密級高、侵權數額大。
宋建立指出:“從司法實踐看,一些創新型企業重研發輕保密現象比較普遍,一些民營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意識不強,保護措施構建缺乏有效性,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在轉讓受讓知識產權或者引進專有技術人才時,缺乏對相應知識產權風險的評估意識和風險評估機制,從而引發了侵權索賠。”
我國近年來正加大知識產權侵權失信行為治理力度。2018年國家發改委等38個部門聯合簽署合作備忘錄,對知識產權領域嚴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懲戒措施多達33項。宋建立認為,接下來構建知識產權信用體系迫在眉睫。
他說:“我個人理解,知識產權信用體系構建的根本目的在于方便預測知識產權交易中的風險性,增強交易的安全性,大幅節約執法和司法成本,建立一個低成本且長效的知識產權信用保護機制。”
國家知識產權局去年已經向各地發出通知,在知識產權領域開展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試點申報工作。這將推動試點地區加強知識產權信用體系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副司長王曉滸在峰會上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統籌推動知識產權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制定知識產權領域信用信息基礎目錄,印發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加大對重點領域的監管力度,推進分級分類監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呂紅橋)
文章來源:中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網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