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三江知識產權論壇聚焦知識產權人才培養——
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人才任之。知識產權人才是發展知識產權事業的第一資源,也是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戰略支撐。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一直是業界關注的話題。《知識產權人才“十四五”規劃》提出目標:到2025年,知識產權人才隊伍規模超過100萬人。如何全方位培養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第十屆三江知識產權論壇上,業內專家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如何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
“近年來,高校作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大力推進知識產權學院和相關研究院的建設,優化完善知識產權學科專業,實現了知識產權學科和專業學位建設帶動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60余所高校建立了知識產權學院,有上百所高校開設了知識產權專業,全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規模達到了70萬人。”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秘書長馬寧介紹。
“盡管我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規模快速擴大,但復合型高端知識產權人才的儲備總量還遠遠不及我國高質量發展所需。”馬寧認為,我國高校院所應當積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學科體系。相關單位應加強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的相互融合,構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為研究對象,覆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形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服務的知識產權學科體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培養更多能夠真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知識產權高端人才。
對于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培養,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毛昊表示,當前,我國知識產權的學科理論體系有待完善,需要聚焦對知識產權人才的專門培養,我國應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結構上進行優化,進一步考慮更高層級專業人才培養;應做好知識產權相關職業資格的銜接,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機制、產教融合機制和學校內部管理的創新機制等。“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應該關注基本能力素養。這樣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具備基本法律人才的一般能力,在此基礎上,他們還應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夠處理復雜的知識產權問題。”毛昊表示。
立足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基本情況,江蘇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趙觀兵表示,當前多數高校主要在法學一級學科之下設置知識產權專業,無法滿足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需要。目前我國在建設知識產權一級學科方面仍有較多工作需要推進,國家級一流課程中的知識產權類課程數量嚴重不足,知識產權相關的國家級課題設立與國家級教材編寫都亟需進一步研究?;诂F狀,趙觀兵就知識產權人才高質量培養提出建議。他表示,應做好思政教育,關注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教育;建設專業學科體系,特別是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的推進,高校企業的合作育人;加強人才培養資源積累,包括面向校園與社會的課程、高水平教材等。
如何做好知識產權專碩學科建設?
2022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新設知識產權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新版目錄自2023年起實施。圍繞做好知識產權專碩人才供給,與會專家提出多項建議。
培養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如何才能避免所學科目多而不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詹映認為,知識產權專業碩士應首先專于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和其他領域的結合應是課程本身進行融合,而不是把涉及多個門類的課程分裂地放進學生培養計劃。比如把知識產權和生物醫藥相關課程結合起來,開設新的課程——生物醫藥知識產權。這種課程內部的結合更容易實現,同時又比較“專”。他同時認為,知識產權專碩培養不應開設過多應用型課程。“學生在校時間只有一兩年,應以培養其理論思維方法為主,應用型的技能可以在實踐環節或工作崗位上進行鍛煉。”詹映說。
針對知識產權管理課程建設,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教授喬永忠表示,課程或教材應有一條貫穿其中的主線。“高校應做好知識產權專碩課程定位,比如專碩里的核心課程、基礎課程。有了這個定位,高校就可以圍繞主線做好其他課程設置。這樣學生在學習課程和翻閱教材時就一目了然了。”
“對于知識產權專業碩士人才的培養,需要關注選拔評價機制的建立。”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宋河發表示,高校不能簡單地把知識產權碩士學位理解為知識產權法學的碩士學位,而需要建立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機制,知識產權碩士學位應以技術類工科為主進行招生,在知識產權法學課程基礎上,加強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運營、知識產權戰略規劃、統計監測分析這類實務性較強的課程建設。他建議,應將知識產權法和知識產權管理兩種培養模式區分開來,分別進行學生的選拔評價。
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蔡中華強調了案例對于知識產權專碩課程的重要性。他表示,知識產權專碩課程需要大量案例貫穿其中,各高校院所可以聯合進行案例挖掘,每個團隊貢獻若干經典案例,組成全國范圍內的案例庫,豐富知識產權專業教學內容。(記者 吳珂)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