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不改創新之志,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強音——
三連冠!——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日內瓦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6.95萬件,同比增長0.9%,連續第三年排名世界首位。我國華為公司以6952件申請,連續第5年蟬聯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人排行榜首位。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是衡量創新活動的重要指標。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教授李順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PCT國際專利申請中僅含發明專利申請,PCT途徑同時是當前最主要的專利國際申請渠道,因此這一指標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一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科技發展水平。
我國于1994年加入PCT,這一年國內申請人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僅有百余件。在堅持科技創新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推動下,到2019年,這一申請量達到5.89萬件,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并保持榜首位置至今。“能夠連續三年位居榜首,是我國技術創新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也是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決策部署下全國知識產權工作者和創新主體共同努力的結果。”李順德表示。
“特別是在全球疫情形勢疊加世界百年變局的關頭,我國仍能在這一反映創新活力的重要指標上保持領先,所取得的成績與我國在黨的領導下抗擊疫情的巨大成就是分不開的。”李順德表示,突出的抗疫效果為我國的技術創新活動和知識產權創造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贏得了創新活動與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領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院長殷曉鵬認為,疫情影響和貿易壁壘都難以改變國家間的比較優勢,創新活動則能夠真正改變比較優勢,繼而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的消長。
計算機技術與數字通信是PCT國際專利申請中占比最大的兩個技術領域,我國進入前50名的PCT國際專利申請人也以這兩類產業為主。同濟大學中歐創新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單曉光介紹,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中,我國涌現出一批以數字技術為“主賽道”的科技企業。疫情倒逼全球在數字技術領域的研發活動更加活躍,我國企業也在持續增強在數字技術領域的競爭能力。
當前,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單曉光認為,除了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外,PCT國際專利申請覆蓋的國家數量與范圍、進入國家階段的申請量、最終獲授權量,以及覆蓋的技術領域的廣度,都是評估一國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對數量的追逐已是過去,推動高質量發展才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當下和未來的主旋律。我們要讓這些專利申請,變成實實在在的工業化成果,為強國建設添助力。”李順德說。(實習記者 劉陽子)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