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政策措施暖心,目標任務“給力”。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干貨”滿滿,引人矚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哪些值得高度關注的知識產權相關部署?本版特摘編其中部分內容,與廣大讀者一起,看看專家怎么說。
【報告摘要】
有序推進疫苗研制和免費接種,提高科學精準防控能力和水平。
【專家解讀】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 宋曉亭
在新冠肺炎等流行性疾病預防中,疫苗是最具經濟效益的健康投資。在疫苗的研制和接種中,知識產權相關問題至關重要,不僅關乎公眾的生命健康權,還關乎國家安全。
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開幕式上致辭時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公共產品通常是指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以及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產品,也就是說一個產品被認定為公共產品,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消費或使用到,不會在可及性上受到排斥。把新冠疫苗作為公共產品充分體現了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任何人都享有消費或使用該疫苗的非競爭性和受益性權利。但是,新冠疫苗作為公共產品,并不一定意味著該疫苗的相關技術不能同時獲得知識產權,其知識產權的財產權應當如何行使等問題仍然值得進一步研究。
【報告摘要】
進一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專家解讀】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 宋河發
小微企業由于多數處于初創期,實物資產普遍少,多數又是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企業,以知識產權為核心資產。因此,發展知識產權產權質押融資,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途徑。
“十三五”以來,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快速發展,各地探索出了很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2020年全國實現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2180億元,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但由于小微企業仍普遍存在知識產權質量不高、知識產權組合少等問題,且知識產權存在價值評估難、中介服務收費偏高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快速發展。為進一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小微企業一定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質量,重視知識產權對主導產品的保護作用,尤其是要高度重視專利質量,要從侵權判定和規避設計角度申請主導產品專利和標準專利,盡量形成專利組合,提高知識產權對企業的競爭力。銀行、擔保、評估等各類服務機構也要適當降低服務費,降低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服務成本;各類知識產權運營平臺要積極開發多主體參與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系統;地方政府要積極探索混合質押、投貸保評聯動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式;政府風險資金池補償方式要從補貼損失為主向補貼保費和獎勵成功融資為主轉變,要加大對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利息、評估費、擔保費的補貼支持力度,多措并舉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
【報告摘要】
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提升監管能力,加大失信懲處力度,以公正監管促進優勝劣汰。
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
【專家解讀】
武漢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所所長 寧立志
推進“放管服”改革,構建一流營商環境,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增強發展動力的重要抓手。當前,市場主體對知識產權審查制度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專利申請、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提高專利審查、商標注冊效率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加強監管執法力度和監管效能是簡政放權的必要保障。在營造支持和鼓勵市場主體創新的營商環境的同時,對侵犯知識產權、不誠信、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將失信懲戒機制作為有效的執法手段,是公平競爭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必要方式,有助于營造以公平競爭為基礎的市場環境。
同時,為更好地發揮政府在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優化營商環境中的作用,有效降低知識產權保護和交易的社會成本,需要政府提升其公共服務水平。在知識產權政務服務中深度推進信息技術的運用,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知識產權業務“一網通辦”,對于現場業務實現一次辦結,以優質的服務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報告摘要】
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深入謀劃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改革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式,推廣“揭榜掛帥”等機制。
【專家解讀】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 劉海波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含義豐富、意義重大。
一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的第二項“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戰略舉措。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是我國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必由之路,是科技自立自強的題中應有之意。落實這項工作,意味著扭住了科技經濟融合創新的牛鼻子、握住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總開關。
二是抓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需要深入理解、準確把握“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精神要義,用改革的方式方法組織、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要敢于、善于在指南編制、選題立項、過程管理、產出考核、經費審計等環節有創新、有突破。
三是做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知識產權。圍繞我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國際競爭日益復雜、激烈,知識產權是影響乃至左右競爭格局甚至結局的高權重要素,須及時、全面、深入、重度參與其中,積極利用專利導航、管理貫標等行之有效的專業工具,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的順利實施做好謀篇布局、保駕護航。
【報告摘要】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專家解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 曹新明
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將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給予高度關注,多次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自黨的十九大以來,每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等,凸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地戰勝一切困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決定和信心。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牢牢抓住知識產權這個“牛鼻子”,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全正確的抉擇。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2020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以“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為題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作重要講話,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義重大,令人振奮。當今國際局勢總體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國,為穩定國際局勢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國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夠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效利用知識產權這個競爭武器和促進創新利器,大幅提升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創造美好的未來。
【報告摘要】
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拓展產學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
【專家解讀】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名譽院長、溫州知識產權學院院長 陶鑫良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是我國可持續發展進程的動力源和“加速器”,而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我國重要的創新主體。立足新發展階段,今年,我國將以創新驅動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藉以提升企業創新的能動性;運用市場化機制,藉以增強企業創新的爆發力,從而激勵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攻堅克難,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科技創業自立自強。
下一步,我國應多多依托各行各業尤其是關鍵技術行業的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攀登該技術領域內的科技制高點,研發出更多更先進的創新發明創造與科技成果。同時,大力拓展“產學研用”相互融合的各種通道和平臺,整合提升與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讓更多的發明創造與科技成果投入應用。為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進而保障我國更多的發明創造與科技成果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報告摘要】
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專家解讀】
中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何煉紅
知識產權在助力精準扶貧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是實現知識產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融合、共發展的有效路徑。
在專利技術強農方面,我國通過建設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為貧困地區獲取和利用知識產權信息資源提供便利,幫助貧困地區解決農產品種植及加工等方面的技術難題。通過“專利信息對接精準扶貧”等項目,幫助企業開展專利布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在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方面,我國通過綜合運用地理標志商標培育、地理標志產品認定等工作,探索“專業合作社+品牌+產業+貧困戶”等產銷新模式,構建“造血式”扶貧長效機制,取得了“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的顯著成效。據統計,目前我國地理標志產品相關產值已突破1萬億元,帶動從業貧困人口超過60萬人。
當前,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我國貧困地區、農村地區脫貧致富的一把“金鑰匙”。打造質量高、發展快、模式好的“知識產權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對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摘要】
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專家解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 宋敏
創新是現代種業發展的命根子,知識產權是促進創新的制度基石。當前我國現代種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但也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新品種培育存在“量大不優”問題,缺乏原始創新;種業知識產權成為現代農業國際競爭的焦點,全球農作物種子市場主要集中被一些跨國公司所掌控;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突破性發展,通過修飾性和模仿育種規避品種權變得非常簡單,知識產權保護難度增加等。
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應結合國家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出臺政策措施,全面推進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應加快制定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及其配套規章,強化新品種保護力度。推進建立農業生物遺傳資源、農業傳統知識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來源披露和惠益分享制度。針對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發展需求,加強專利、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制度銜接,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
同時,還應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加強農業行政執法能力建設,保障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報告摘要】
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專家解讀】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院長 單曉光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企業的核心合法權益。唯有依法嚴格保護中外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才能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引領時代大變局的潮頭。
開放包容,方能互利共贏。也是我們深化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所努力追尋的目標。事實證明,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技經濟合作和交流的主要內容。沒有開放包容的平等知識產權保護,就不會有世界科技經濟的良性合作和交流。因此,唯有構建平等保護、開放包容的知識產權國際環境,全球的市場才會更開放,更寬廣;各國的機遇才會更多樣,更豐富;世界才會更多彩,更繁榮。
在新發展格局中,我們唯有依法加強對中外主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努力有效平衡各方利益,不斷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才會有公平競爭的環境。我們期待與各國共享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新機遇,共同繪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麗畫卷。
【報告摘要】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檔案等事業。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專家解讀】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 許春明
高質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產品創作傳播,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基礎。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檔案等事業,應以制度激勵保護精神文化產品(主要是作品)的創作和傳播。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對創作者和傳播者權益加強保護,作出一系列立法司法舉措,充分激勵了創作者的創作和傳播者的傳播,為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等事業的繁榮添磚加瓦,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駕護航。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文化強國建設不僅需要文化創新,也需要文化傳承?!吨腥A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基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整理,專家解讀由本報記者 孫迪 楊柳 李倩 實習記者 熊花平 采寫)
文章來源:中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網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