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修正案草案新增局部外觀設計保護條款、延長保護期限——
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微創新”正在成為撬動行業變革的新支點,但創新者卻面臨專利保護難的困境。專利法修正案草案新增的局部外觀設計專利制度,有望成為上述難題的“終結者”。
草案第二條規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整體或者局部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此次修改的重點在于增加了“整體或者局部的……”條款,這意味著局部外觀設計的創新有望被納入專利法保護范圍。
迫切需要局部保護
近年來,我國企業的外觀設計水平逐步提高,其對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相對于具有顛覆性的產品整體設計,局部外觀設計正逐漸成為產品設計的重要方式。
何為局部外觀設計?通俗來講,其是針對產品的某一局部所作出的創新設計,比如玻璃杯的杯口、微波爐的旋鈕等。局部外觀設計保護是對整體保護的一種拓展,但并不是產品設計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作為局部外觀設計的保護客體。
早在1976年,美國就確立了局部外觀設計保護制度,隨后被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先后引入。我國第四次專利法修改增設該制度,正是滿足創新主體對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的迫切需求。
“圖形用戶界面(GUI)創新主體對局部外觀設計保護制度的需求非常迫切。”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合伙人劉芳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移動互聯網企業在GUI領域的創新非常活躍,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GUI必須與特定產品捆綁,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保護,導致很多局部創新被排除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客體之外。
與此同時,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對于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的需求同樣迫切。“由于國內外法律對此規定不一,我們常常要為創新主體在國內外市場制定不同的保護策略。”劉芳介紹。
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下稱OPPO公司)正是遭遇局部外觀設計保護難題的創新主體之一。“外觀設計是智能手機之間最顯著的差異之一,我國現行專利法只保護產品整體設計,對局部創新設計的保護力度有限,因此,公司在國內外市場只能采取不同的專利布局策略。”OPPO公司知識產權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會在中國市場對比較重要的手機、手表產品設計,提交整機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并在歐盟、印度、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提交局部外觀設計申請。
如果局部外觀設計保護制度付諸實施,無疑將對設計創新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該制度既滿足與國際接軌之需,又順應當前經濟、技術發展的客觀需求。”劉芳表示,首先,該制度與國際接軌,有利于我國企業“走出去”,比如,創新主體可以先在國內提交局部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之后向其他國家或地區提交外觀設計申請時再以國內申請為基礎要求優先權,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知識產權競爭力;其次,該制度增加了外觀設計保護對象,加大了外觀設計保護力度,可以使創新主體更專注于創新,不斷提升設計創新能力。
在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副教授朱冬看來,局部外觀設計保護制度如果付諸實施,可以使申請人不再對不同產品的整體形態、局部設計不同的組合方式提交多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有利于降低專利布局成本。更為重要的是,該制度可以有效解決侵權者抄襲他人局部設計要點等問題,有助于遏制侵權行為的發生,從而維持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培育良好的創新環境。
“如果在此次專利法修改中最終增設局部外觀設計保護制度,需要研究其特殊性,制定符合局部外觀設計特點的申請、授權和保護規則。”朱冬建議,首先是防止局部外觀設計保護導致的保護范圍過寬,給后續創新帶來阻礙的情形出現;其次,警惕該制度可能引發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激增,進而影響外觀設計專利質量的提升。
保護期與世界接軌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五年。”相比現行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將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限延長了5年。此舉被認為是我國為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日內瓦文本)》(下稱海牙協定)做準備。目前,海牙協定建立了一套外觀設計國際注冊體系,其規定,國際注冊已經續展的情形下,被指定的締約方的保護期至少為自國際注冊日算起15年。
“延長保護期限是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舉措之一。”劉芳舉例,一些具有一定特點的外觀設計通常具有較長的生命周期,比如汽車、家用電器或日用品上的部分具有顯著設計特點的零部件,一般具有較長的產品壽命,只有給予權利人合理的保護期限,才能較好地平衡創新者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
目前,我國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正在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OPPO公司知識產權部有關負責人建議,我國對于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限的調整可以借鑒歐盟知識產權局的做法,將保護期限設定為3個5年,權利人可以在每滿5年時考慮是否繳費續期,這樣方便創新主體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保護期限。
增設局部外觀設計保護制度、延長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限……此次修法的相關條款將使我國外觀設計保護制度日趨完善,并有助于拓寬外觀設計保護范圍、加大設計創新保護力度,讓創新者懷創新之心,無侵權之憂。(知識產權報 記者 馮飛)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